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一土语文老师如何教历史?

向荣 一土教育 2022-09-26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743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圆明园(来自网络)
作者:王向荣,一土语文老师
【文末预告】:一土学校小学部招生说明会



写在前面:

今天这篇文字,来自一土五年级语文老师向荣,也是她对五年级上部编版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两周多的时间,围绕《圆明园的毁灭》、《己亥杂事》、《少年中国说》等课文,老师带着孩子从感受文明的毁灭出发、到思考延续文明背后的精神力量、再到我们作为个体可以做什么,以教材为基础,将语文课妥妥地延展到了历史与人文层面。

作为父母的你,有空也可以带孩子去感受一次圆明园,并和向荣老师学几招,带着孩子们在文学中去读历史,应该也是一次愉快的亲子时光。


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第一个主题单元是“历史上的中国”。到了高年级,孩子们的视野可以从童话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校园生活等虚构作品中拓展开来,开始关注真实的世界与真实的历史。


什么是历史?用简单的话说,历史就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用复杂的话说,历史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来历的追问,对自己所处的文明、文化的一种追问。人类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这种追问。


那时候,人类的历史很短,所以人们编造神话。孩子们很快能就能发现神话(故事)与历史的区别,前者是想象,后者是事实。在中国的古书上,有很多是想象和传说,比如,大禹治水的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等等。分清这个非常重要。另外,我们需要把历史和故事区别开,比如《三国志》是历史,是事实;而《三国演义》则是小说,是作家在历史事实基础上做出的虚构。


为什么要读历史?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了解历史,我们会知道我们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透过历史,我们还可以知道当下如何,未来会有怎么样的走向。孩子们在读历史中,也可以透过一件又一件史实的了解,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一步步地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这一主题下,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仅了解一些历史与文化常识,还希望他们能初步思考一些与历史相关的“重大话题”,开始有一点点“历史观”。


01.

 通过前测和讨论,带着问题开启学习 


这个年级的孩子,历史知识积淀很不均衡,喜欢历史的孩子可能了解了很多,不喜欢的孩子甚至说不全历史朝代。


在主题学习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在课堂上做了个前测。前测可以了解孩子对将要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以便于老师清楚孩子们的状况,进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可以让孩子们学完之后再进行回顾和复盘,便于对比前后的理解。


这次前测,是让孩子们给历史朝代“排排座”,用思维导图画一画自己了解到的历史。



这可难住了一部分孩子,孩子们小声说着“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反应完全在老师的意料之中,没关系,不知道就空着,等这一单元学完后再回头填,是不是就会填了?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几个“大问题”:


1. 如果让你用几个词形容中华文明,你会怎么形容?

孩子们的答案是:“历史悠久”“灿烂”“美丽”……


2. 在这几大古老的文明中,很多文明都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有哪些原因会导致文明的毁灭?

孩子们在讨论后给出了三个答案:自然衰落、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还有战争。


3. 在这些文明中,中华文明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你觉得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中华文明从没有遭受过任何破坏吗?

这个问题可把孩子们难住了,我们的文明当然遭受过破坏,延续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几个问题是贯穿整个主题单元的核心问题,孩子们会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思考,探寻答案。


02.

 “两个不讲”,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本单元的第一课是“文明的毁灭”,主要学习内容是圆明园被毁的一段历史。


在这一课中,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仅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史实,而且能感受到“美的毁灭”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还能进一步思考文明悲剧背后的原因。


考虑到孩子们差异化的历史知识背景,我们先设计了一个关于圆明园的“KWL”。


让老师吃惊的是,班里居然还有1/3的孩子从来没有去过圆明园。即使去过的,对圆明园的了解也仅限于“圆明园是皇帝的花园,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烧了”等模糊的知识。


孩子们想知道的很多:


圆明园究竟被谁烧毁的?到底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

圆明园有多大?用途是什么?

圆明园被烧之前有多美?



答案在哪里?先自己去寻找!


五年级的语文课有两个“不讲”:自己能查找到的资料老师不讲,自己能读懂的文章老师也不讲。


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支持是:必要的资源、信息的筛选、提供讨论视角、组织讨论等等。


通过课文从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


本课的学习中有一个难点:圆明园究竟有多美?


如果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他们怎么能体会到“美的毁灭”的悲剧感?


说到这里总是有点遗憾,五年级的课文选文似乎只起到了资料的作用,铺陈了那么多圆明园里“有……”,远远不足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圆明园的美。


 圆明园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不妨用课文与雨果的《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做个比较: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部编版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fà)琅(láng),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鸳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雨果的《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

孩子们说,更喜欢雨果的文章,因为“有感染力”;孩子们还说,雨果的文章里有丰富的描写,能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美,我们觉得他特别特别喜欢圆明园;有孩子感到纳闷:雨果难道是去过圆明园,为什么能写的那么好?


其他孩子七嘴八舌说:那个时候圆明园在欧洲很知名,雨果也可以根据大家的描述想象。


在此也要感谢纪录片,从影像的角度上弥补了这个不足。


03.

 通过讨论和分析,锻炼和培养思辨能力 

看完纪录片,孩子们了解到了圆明园修建背后的很多故事,也从幸存的很多国画制作的动图中直观地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美,还对纪录片开头引用的雨果的语言产生了兴趣。


第二课,我们就将雨果的《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作为主要阅读材料,让孩子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理解历史。


雨果的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算容易。


孩子们初读后,找到了两处难点,并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统治者的罪行不是被统治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关于第一个问题,班里的小历史迷们贡献了不少的背景知识:那个时代的欧洲开始了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很大,但清朝还是闭关锁国,所以在欧洲人眼里,他们自己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


那怎么理解“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有个孩子灵机一动说“是不是可以改成反问句:这难道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吗?”


好像可以,那是不是还可以改成感叹句“这就是我们文明对野蛮干的事!”


能读出什么语气?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在表示愤怒的语气啊!


把变换的几个句式写出来比较一下: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难道是文明对野蛮干的事情吗?”

——“这不应该是文明人干的事情。”


原来,作者想表达的是“英法联军对圆明园所做的事情并不是文明的行为。”哪个句式更有力量?孩子们说,雨果的原话更有力量。


关于第二个问题,孩子们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发动侵略战争的是政府,并不是人民。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如果读了历史让孩子们学会了仇恨,显然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就着这个话题,我们讨论了能不能因为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而对巴黎圣母院的被烧幸灾乐祸,能不能因为日军侵华的历史而打砸日系车。


在讨论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小的争论,谈到网络上很多中国网民的幸灾乐祸,有孩子说没啥错啊,但更多的孩子表示不能这样幸灾乐祸,因为“雨果是个法国人,他都批评自己政府的错误”,雨果还说,圆明园“为谁而建,为了人民”,圆明园和巴黎圣母院建好后,就成为了全世界的文明,文明的毁灭是全世界的损失。


侵略和幸灾乐祸不是文明,同情才是。


结束上面的学习后,我们进一步讨论“在整个世界历史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文明浩劫?你觉得造成文明浩劫的原因有什么?”


本以为这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我们谈到了楼兰古国、庞贝古城,谈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谈到了敦煌,谈到了建国后北京的城墙,澳门的某个建筑,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甚至还有孩子提到了文革中的“破四旧”,我们发现,这些由于愚昧无知与傲慢自大所带来的破坏并不亚于自然灾害与战争。


▲ 敦煌(图片来自网络)


▲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图片来自网络)

04.

 反观自身,“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那能做点什么减少浩劫吗?孩子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保护环境,环境变好了,自然灾害就少了,破坏也就少了;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文明保护局;我们得让自己强大起来,才不被人随便欺负;我们可以呼吁和平,多沟通多交流就会减少冲突和战争,会减少对文明的破坏……


历史还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战争与和平”。朝代的更迭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战争让胜利者变成了统治者,但对老百姓来说,战争无疑意味着妻离子散与家破人亡。


面对着家国的毁灭与人民的苦难,那些从小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在这之后,孩子们会进入“爱国诗词”中,去触摸一下中华的脊梁,将会感受到:即使“有形的文明”没了,只要“无形的文明”还在,我们的文化就会延续。(点击查看→孩子们学完爱国诗词后的小练笔


关于“爱国”,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内容。比如,我们总说“家国情怀”,“家”与“国”有什么联系?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城市、爱自己的国家是人的本能还是需要后天的学习?


在不同的时代,“爱国”的含义相同吗?比如说,从屈原的时代到陆游的时代再到梁启超的时代,“爱国”的含义都一样吗?在和平时期,爱国指什么?


在不同的国家,“爱国”的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寻找答案的过程,是不断阅读的过程,也是不断思考的过程。寻找答案的时间,也许只需要几年,也许需要整整一生。



 学完这个主题单元后,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去圆明园实践的作业,参观完圆明园,孩子们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写在后面:

我们将这个单元作为学习历史的起始单元,孩子们将站在历史的殿堂上,不断叩问和讨论。

学习历史从来不只是记忆,更重要的是体验、感受、思辨和追问,希望孩子们能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建构起自己的历史观,逐渐形成对人类文明的深刻理解,并借此观照自身。

-  END  -

预告 一土小学部招生说明会

想更深入了解一土学校小学部的详细信息,欢迎您参加1月24日上午10:00的小学部线上说明会(参与详情见下方海报)。



在疫情好转后我们会组织线下探校活动,让对一土学校有兴趣的家长充分了解最真实的一土,便于大家申请2021年度的学位。

本次线上说明会您可以了解到一土这所学校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还安排了课程体系的介绍,教学与评估的分享,还有现任大土豆现身说法以及答疑时间,期待与您线上相见!
-  END  -

【推荐阅读】

从《赵州桥》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土的数学课到底在教些什么?


一土资深语文老师,解答了5个语文学习中的烦恼……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不想走散,也不会走散,因为我们都相信美好的教育。

↙在文末留下你的想法 | 也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